疫後看診新習慣,診所行銷怎麼應變?靠AISARE打造死忠病患
後疫情時代,病患的就醫行為與期待已經改變。本文介紹如何運用AISARE模型重新規劃診所行銷策略,鎖定關鍵觸點,從意識、搜尋、行動、關係到體驗全面優化,培養長期忠誠度。
文章重點摘要
後疫情時代,病患的就醫行為與期待已經改變。本文介紹如何運用AISARE模型重新規劃診所行銷策略,鎖定關鍵觸點,從意識、搜尋、行動、關係到體驗全面優化,培養長期忠誠度。

疫後看診新習慣,診所行銷怎麼應變?
2020-2023年,疫情改變了大多數人的生活節奏,連看診都學會了「無接觸式操作」。從網路預約掛號、遠距問診、線上支付健保差額,大家的消費與醫療行為幾乎都搬到網路上了。
但疫情一解封,大家又想出門呼吸人間空氣,實體看診回溫,醫療行銷也進入一個全新階段——病患的需求變了、注意力也飄了,那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「來看過一次」的病患,變成「一輩子都掛你號」的忠實粉?
疫後醫療行為變化
- 87% 的患者曾使用過線上預約系統
- 65% 的患者透過搜尋引擎選擇新診所
- 42% 的患者希望能同時保留遠距與實體看診選項
舊模式過時了,AISARE才是醫療新藍圖
你可能聽過 AISAS 模式: Attention → Interest → Search → Action → Share
沒錯,這在電商、零售領域很好用,但對醫療品牌來說,單純被分享還不夠,我們要的不是按讚,是回診!
這時,升級版的消費者行為模型 AISARE 就該登場啦!
A - Attention(引起注意)
別再用「本診所提供高品質服務」這種話開頭了!
現代人注意力只撐得住3秒,與其正經八百,不如用病患的語言打開話題:
- 「老是夜尿三次,還以為是喝太多水?其實可能是...」
- 「你以為只是壓力大,其實可能是泌尿發炎在警告你!」
用標題對準症狀,用貼文開啟對話,才有機會讓病患停下滑手機的手指頭。
實例:某婦產科診所IG貼文
原標題:「本診所引進最新HPV檢測技術」
改良後:「每次月經來都痛到請假?可能不是『正常』的事」
成效:點擊率提升78%,留言互動提升142%
I - Interest(產生興趣)
注意到了,接下來要勾住他。這一段該讓他明白:「欸,這好像就是我遇到的問題耶!」
- 「80%男性40歲後曾有攝護腺肥大的徵兆,但大多不以為意,直到...」
- 「女性頻尿不只影響生活,還可能造成長期膀胱炎反覆發作。」
用淺白但有料的說法點出痛點,讓潛在病患覺得『你說的就是我』,才會有繼續了解的動力。
S - Search(搜尋)
有興趣後,病患就會開始 Google:「泌尿科推薦」、「私密處搔癢怎麼辦」……
這時候你需要有內容、有網站、有官方帳號、有好評來承接搜尋熱潮:
- 提供一篇專業又不枯燥的衛教文章
- IG 或 FB 頁面有掛號連結與醫師介紹
- Google 評價穩穩四顆星以上
- YouTube 有醫師解說短影片
把每一個搜尋點都當作診所的「網路櫃檯」經營,才不會讓病患「點進來就跑掉」。
案例分析:從搜尋到預約
桃園某家皮膚科診所在分析患者來源時發現,有35%的新患者是搜尋「異位性皮膚炎 推薦」而來。進一步調查顯示,這些患者平均在預約前會:
- 閱讀Google評價(82%)
- 查看診所網站上的醫師介紹(71%)
- 瀏覽診所社群媒體上的真實案例(63%)
該診所據此優化了這三個觸點,六個月內新患預約量增加了47%。
A - Action(採取行動)
來到關鍵時刻啦!病患準備掛號、預約諮詢了,千萬別讓流程卡關!
- 預約連結明顯、點兩下就完成
- LINE 官方帳號設好快速回覆:「請問您今天不舒服的症狀是?」
- 明確告訴對方:「現在預約,新病人初診免掛號費」、「填表單就送泌尿保健手冊PDF」
讓對方毫不費力就能做決定,才是真正有力的 Call to Action。
預約流程優化提示
根據我們的測試,預約表單每多一個填寫欄位,完成率就下降約7%。理想的預約表單應該:
- 不超過5個必填欄位
- 提供預設時段選項
- 支援LINE或電話一鍵連結
- 表單提交後立即顯示確認訊息
R - Repeat(重複回診)
一次來看診不難,難的是讓他下一次還是想到你。
這時候你就要像貼心小護士一樣:
- 三週後提醒「回診追蹤」或「藥物快用完了,記得預約」
- 每月寄出保健電子報:教你三分鐘做骨盆肌運動
- 舊病患限定回診折扣,或健檢方案升級
一點提醒 + 一點關心,就能建立長期關係。
回診率提升檢核表
- ✓ 建立患者分類系統,識別高價值患者
- ✓ 設計自動化提醒流程,考量疾病特性
- ✓ 定期發送個人化健康建議
- ✓ 建立會員特權或忠誠計劃
- ✓ 收集回診回饋,持續優化體驗
E - Evangelist(變成傳教士)
當病患對你的診所服務感到滿意,甚至驚喜,他們就會自發性地變成你的業配高手!
實際案例
高雄某家家醫科診所,原本是社區裡默默經營的小診所,某天有位媽媽在地方媽媽社團發文推薦:「這間診所的醫師超細心,幫我媽看慢性病講解超清楚,還會主動打電話提醒回診!」這篇貼文意外獲得近百則留言和轉發,短短一週內該診所 LINE 官方帳號暴增 120 位好友、預約掛號數量也提高了兩倍以上。
院方後來順勢推出「回診分享心得送實用小禮包」活動,結果病患的分享文在地方社群一傳十、十傳百,讓這家原本平日空蕩蕩的診所,變成附近居民的「社區第一首選」。
你可以適當鼓勵這種好口碑:
- 看診後邀請填寫 Google 評價,送實用小禮
- 官方 LINE 提供「轉分享健康貼文就送好禮」活動
- 邀請病患分享看診心得,抽健康檢查優惠
別害羞,讓好病患發聲,就是你行銷的神隊友。
專家觀點
「當今的醫療行銷已不再是單向的醫療資訊傳播,而是建立一個完整的患者體驗旅程。每一個接觸點都是贏得信任的機會,而持續的關係維護才是真正的競爭優勢。」
— Dr. 林志遠,醫療體驗設計專家
從AISARE架構重新設計你的診所行銷策略
行動計畫範例:小型家醫科診所
-
Attention
- 在社區公告欄張貼針對常見症狀的衛教海報
- 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季節性健康提醒
- 與社區藥局合作放置診所宣傳品
-
Interest
- 建立疾病主題衛教系列
- 分享真實患者改善案例(匿名處理)
- 製作醫師專業背景與特色診療介紹
-
Search
- 優化Google商家資訊與關鍵字
- 建立社區疾病自我檢測工具
- 提供線上諮詢管道
-
Action
- 簡化線上預約流程
- 提供首次看診優惠
- 設計初診資料包
-
Repeat
- 建立自動化回診提醒系統
- 提供健康管理計劃
- 舉辦定期健康講座
-
Evangelist
- 建立患者推薦計劃
- 收集並展示患者見證
- 與地方組織建立合作關係
總結:診所也要有「粉絲經濟學」
開發新病患的成本,是維繫舊病患的5倍。
與其不斷衝廣告換陌生掛號,不如穩穩經營讓回診率提高,讓病患在AISARE這條路上一路向你靠攏,從注意到愛用,最後自願幫你「傳福音」。
用AISARE模式重新設計你的醫療行銷策略,讓診所不只是「被選擇的醫療點」,而是「主動被推薦的信任品牌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