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2023年,疫情改變了大多數人的生活節奏,連看診都學會了「無接觸式操作」。從網路預約掛號、遠距問診、線上支付健保差額,大家的消費與醫療行為幾乎都搬到網路上了。
但疫情一解封,大家又想出門呼吸人間空氣,實體看診回溫,醫療行銷也進入一個全新階段——病患的需求變了、注意力也飄了,那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「來看過一次」的病患,變成「一輩子都掛你號」的忠實粉?
舊模式過時了,AISARE才是醫療新藍圖
你可能聽過 AISAS 模式:
Attention → Interest → Search → Action → Share
沒錯,這在電商、零售領域很好用,但對醫療品牌來說,單純被分享還不夠,我們要的不是按讚,是回診!
這時,升級版的消費者行為模型 AISARE 就該登場啦!
A - Attention(引起注意)
別再用「本診所提供高品質服務」這種話開頭了!
現代人注意力只撐得住3秒,與其正經八百,不如用病患的語言打開話題:
「老是夜尿三次,還以為是喝太多水?其實可能是...」
「你以為只是壓力大,其實可能是泌尿發炎在警告你!」
用標題對準症狀,用貼文開啟對話,才有機會讓病患停下滑手機的手指頭。
I - Interest(產生興趣)
注意到了,接下來要勾住他。這一段該讓他明白:「欸,這好像就是我遇到的問題耶!」
「80%男性40歲後曾有攝護腺肥大的徵兆,但大多不以為意,直到...」
「女性頻尿不只影響生活,還可能造成長期膀胱炎反覆發作。」
用淺白但有料的說法點出痛點,讓潛在病患覺得『你說的就是我』,才會有繼續了解的動力。
S - Search(搜尋)
有興趣後,病患就會開始 Google:「泌尿科推薦」、「私密處搔癢怎麼辦」……
這時候你需要有內容、有網站、有官方帳號、有好評來承接搜尋熱潮:
提供一篇專業又不枯燥的衛教文章
IG 或 FB 頁面有掛號連結與醫師介紹
Google 評價穩穩四顆星以上
YouTube 有醫師解說短影片
把每一個搜尋點都當作診所的「網路櫃檯」經營,才不會讓病患「點進來就跑掉」。
A - Action(採取行動)
來到關鍵時刻啦!病患準備掛號、預約諮詢了,千萬別讓流程卡關!
預約連結明顯、點兩下就完成
LINE 官方帳號設好快速回覆:
「請問您今天不舒服的症狀是?」
明確告訴對方:「現在預約,新病人初診免掛號費」、「填表單就送泌尿保健手冊PDF」
讓對方毫不費力就能做決定,才是真正有力的 Call to Action。
R - Repeat(重複回診)
一次來看診不難,難的是讓他下一次還是想到你。
這時候你就要像貼心小護士一樣:
三週後提醒「回診追蹤」或「藥物快用完了,記得預約」
每月寄出保健電子報:教你三分鐘做骨盆肌運動
舊病患限定回診折扣,或健檢方案升級
一點提醒 + 一點關心,就能建立長期關係。
E - Evangelist(變成傳教士)
當病患對你的診所服務感到滿意,甚至驚喜,他們就會自發性地變成你的業配高手!
實際案例
高雄某家家醫科診所,原本是社區裡默默經營的小診所,某天有位媽媽在地方媽媽社團發文推薦:「這間診所的醫師超細心,幫我媽看慢性病講解超清楚,還會主動打電話提醒回診!」這篇貼文意外獲得近百則留言和轉發,短短一週內該診所 LINE 官方帳號暴增 120 位好友、預約掛號數量也提高了兩倍以上。
院方後來順勢推出「回診分享心得送實用小禮包」活動,結果病患的分享文在地方社群一傳十、十傳百,讓這家原本平日空蕩蕩的診所,變成附近居民的「社區第一首選」。
你可以適當鼓勵這種好口碑:
看診後邀請填寫 Google 評價,送實用小禮
官方 LINE 提供「轉分享健康貼文就送好禮」活動
邀請病患分享看診心得,抽健康檢查優惠
別害羞,讓好病患發聲,就是你行銷的神隊友。
總結:診所也要有「粉絲經濟學」
開發新病患的成本,是維繫舊病患的5倍。
與其不斷衝廣告換陌生掛號,不如穩穩經營讓回診率提高,
讓病患在AISARE這條路上一路向你靠攏,從注意到愛用,最後自願幫你「傳福音」。
用AISARE模式重新設計你的醫療行銷策略,
讓診所不只是「被選擇的醫療點」,而是「主動被推薦的信任品牌」。